一季度工业运行“稳”字当头!新能源汽车产业“链”起中国城市

来源: 日期:2022-4-20

昨天(19日),工信部发布了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,“稳”字成为关键词。

一季度工业运行“稳”字当头

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5%,高于去年四季度2.6个百分点,呈现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 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罗俊杰:一是工业生产保持平稳,二是制造业占比进一步提升,一季度为28.9%,同比提高1.3个百分点,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值。

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.2%、8.1%,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7.7、1.6个百分点。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电池、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.8%、24.3%、10.2%。

迎难而上 夯实工业之基

今年一季度工业数据整体平稳,但有一点值得关注,三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.5%,降到临界点之下,比二月份下降0.7个百分点,这也意味着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。

受疫情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,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。特别是三月份以来,受疫情影响,多个省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。那么各地是如何在压力之下,保证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的?我们选择了宁波、成都、合肥、佛山四地进行调研。

选择这四座城市的原因,一是他们的工业经济,特别是制造业占比大、水平高,其次,今年一季度,这四座城市的工业经济在困境下都实现了稳定增长。

新能源汽车产业“链”起中国城市

 在对宁波、成都、佛山、合肥近五年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梳理的时候,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,是这四座城市共同的发力点。从上游的原材料,到中游的零部件,再到下游的整车,新能源汽车产业“链”起了这四座城市。

从企业的增量上看,过去5年,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增速最大的是宁波和佛山,增幅分别是58%和140%。展开来看,目前,宁波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中,有五分之一的规上企业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赛道——电池、电控、电机领域;再来看佛山,作为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用广东城市群的牵头城市,5年间已经聚集了10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,氢能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。

四座城市中,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相对较小,但是在整车制造领域却有着雄厚基础,整车制造企业数量在5年前就已超过其他三座城市。近几年合肥在机动车充电销售(电动车充电站建设)、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上增速明显。

对比四座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,成都一直居于榜首,5年间基本维持在2.7万家左右。

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把四座相隔甚远的城市串在了一起,而这条产业链也是我国制造业众多产业链当中,链条最长、拉动产业最多的产业链之一。

自3月份以来,因为疫情、原材料等诸多原因,不仅是这四座城市,在全国范围内,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零部件企业都面临着供应链断链的局面。

但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身,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“断链”风险。4月中旬开始,一些暂时停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陆续恢复生产,产业链企稳,继续发挥稳定工业增长的作用。

朝闻晨评:相互支撑 共渡难关 共创新局

一季度工业运行“平稳”,但并不“平坦”,在迎难而上中体现着“振作”的状态。一边助企纾困,一边着力培优,在保畅通中促转型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,是其中一个生动的缩影。疫情点多、面广、频发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,但新能源产业在努力让自己的产业链保持连接状态。

相关的努力,不只是短暂的救急,而是立足长远,构建更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;不只是个别企业自己在努力,而是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,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之间,大家相互支撑、共渡难关、共创新局。

这努力中,有宏观政策的引导,有政府合理的帮扶,更有市场主体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律而展开的积极作为。中国的工业经济,今天不止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样攻坚克难。这就是“稳”字背后的支撑力所在。